【资料图】
近日,江苏省苏州市全面整治环境检测机构的专项行动顺利结束,生态环境执法部门共查处了5家编造篡改检测报告、数据弄虚作假的环境检测公司和1个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的犯罪团伙。根据情节不同,其中两家涉嫌刑事犯罪,已移交公安部门立案,另外4家予以行政处罚。
从此次苏州市查处的案件来看,弄虚作假行为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一是无中生有型。比如,某环境检测公司出具了多份某企业污水排口日检测报告,但该检测公司实际上并未每日到现场取样。再比如,此次查获的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犯罪团伙案中,犯罪嫌疑人利用淘宝等网络平台与购买对象线上交流,获得企业基础信息后,臆断检测数据,制售虚假检测报告,购买对象遍布国内多个省份。二是偷工减料型。比如,某环境检测公司对某企业开展环评验收检测时,应采集4个废气样品,但实际只采集了1个。三是偷梁换柱型。比如,某环境检测公司在检测企业夜间噪声时,检测人员违规操作,在实验室及车内等安静的地方采样分析,伪造检测数据。
近年来,生态环境部门持续加大力度,会同公安、司法机关,重拳出击,严惩篡改、伪造自动监测数据的行为。仅2022年1—10月,全国就查处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案件269起,合计罚款2000余万元。但在如此高压态势下,环境检测机构弄虚作假的违法行为仍时有发生,且呈现专业化、隐蔽化、链条化、跨区域化的发展趋势,监管部门查处难度不断加大。面对严峻的形势,生态环境执法部门继续进一步提升案件查处能力,让弄虚作假行为无所遁形。结合工作经验,笔者提出“三个联动”的建议。
部门联动,初筛嫌疑对象。随着环境检测机构的社会化,环境检测机构数量呈现爆发式的增长。以苏州为例,现有环境检测机构近300家。为抢占市场、节约成本,部分机构采取聘用挂靠人员、兼职人员以及低价竞争等经营模式。而这种模式往往导致机构监管体系落后、业务能力不强、员工责任心不足,容易出现弄虚作假的行为。生态环境执法部门可与税务部门联动,调取机构社保、项目价格以及税务等信息,核查企业人员配置与经营情况,初步锁定人员配置明显不足、项目价格明显偏低的嫌疑对象。
数据联动,提升精准打击能力。对初筛的嫌疑对象,要强化数据分析研判。建议对机构员工出勤记录、实验室原始数据、现场取样记录表及视频监控、最终出具的检测报告等信息开展大数据分析比对,其中检测时间、检测人员、检测设备、参数设置、取样数量、检测结果不一致的,往往存在弄虚作假行为。比如,执法人员发现某水样检测报告出具的时间早于现场取样记录表的时间,查看企业取样口的监控视频发现,两个时间点均无取样人员取样的记录。
行政刑事联动,强化大案要案办理能力。与生态环境执法部门相比,公安部门查处大案要案以及取证的能力更强。苏州此次查获的利用淘宝等网络平台制售虚假检测报告的犯罪团伙案中,虚假检测报告购买对象遍布国内多个省份,取证较为困难。生态环境部门第一时间邀请公安部门介入,由公安部门发函委托异地公安机关协助取证。取证后第一时间将案件移送公安部门,提升了案件的侦办效率。建议各地生态环境部门与公安部门保持热线沟通,加强双向咨询通报,必要时邀请公安部门提前介入。
(图片来源:veer图库)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北冰洋食品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3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