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心梗发作后,人们往往比较关心心梗的预后,却对心梗并发症缺乏关注度。其实心梗并发症才是心梗恢复期夺命的罪魁祸首。对于心梗恢复期的患者而言,除了遵医嘱用药,饮食、运动等日常行为习惯都需要按照科学的方式进行,才能做好急性心梗的二级预防。
首先小麦医生给大家科普下心肌梗死的概念。
何谓心肌梗死?
(资料图片)
平时大家所说的心肌梗死,大多是指动脉粥样硬化加重后,造成管壁内压力增大,斑块破裂形成血栓,血栓堵住血管的某个部位,造成血流进不去,出不来,从而导致心脏发生剧烈疼痛(心绞痛),时间一长,心肌细胞得不到供氧和血流供应,所引起的心肌坏死。如果是发生在四肢的肌肉坏死大家比较好理解,最严重的后果往往是截肢,然而发生在心脏部位的坏死,则后果比较严重,稍有不慎就会有生命危险。
心梗后为何仍然危险?
普通人预防心梗的发作,主要在于规避心梗发生的危险因素,比如三高,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除此之外,常见的危险因素还有过度劳累、情绪过于激动、过于愤怒,饮食过饱、便秘等。如果这些身体指标都正常,并且能够做到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一般可以达到预防心梗的目的。
但是对于心梗患者而言,则是需要做好二次预防,避免心梗再次发生,从而对心脏进行二次伤害。
这里涉及到二次预防的概念,小麦医生简单解释下,二次预防就是为了防止再次发生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而采取的预防措施。这类预防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理等。
心梗后仍然遗留了潜在的危险,因为心肌大面积坏死和缺血,有部分患者还伴随着炎症感染,这些都有可能会导致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休克的发生。而恶性心律失常则以室性心律失常多见,比如室性心动过速、室颤(有可能会造成猝死)等,这些情况多发生在心梗后的1~2周,有个别患者还会在一个月后发生,所以心梗后期的康复过程不可掉以轻心。
心梗患者如何顺利度过恢复期?
1、保证充足休息
刚做完PCI(一种冠状动脉支架手术)等,很多心梗患者的身体都处于极度虚弱的状态,所以要特别注意多休息,避免劳累。起床的动作应当轻缓,最大程度的减少心肌耗氧量,避免心梗范围的扩大,保证心功能的恢复。家属也应当全力配合医生给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康复空间。
2、控制好血液、血脂、血糖等指标正常
心肌梗死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有一定的基础疾病的,比如三高等,如果控制不了这些原发病,心梗就容易卷土重来。
3、饮食均衡
心梗患者术后建议清淡饮食,开始可以适当吃一些流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比如米汤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可以慢慢从流质过度到半流质和固体的食物,循序渐进,促进消化吸收。
心梗患者恢复期间应当多吃蔬菜水果等纤维素含量丰富的食物,避免因患者卧床时间过久引起排便困难,饮食不宜过饱,避免血液迟缓凝滞导致心梗的再次发生。
此外,还应严格限制高热量、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高盐的食物。对于心梗患者而言,胆固醇和脂肪越高,导致心梗的动脉斑块就越容易形成。而低盐饮食有助于保持血压稳定。
研究表明,有一半的心梗患者在恢复期间容易发生糖代谢异常,出现糖尿病的几率也会增加,所以要保证低糖饮食。
小麦医生还要强调一点,不论是恢复期间还是平时大家都不要暴饮暴食,尤其是短期内摄入大量的高脂肪、高热量、高胆固醇食物,需要严格控制饮食速度和量。
4、适当运动
进入恢复期虽然要保证充足休息,但是这不意味着不需要适当运动,长时间卧床也容易引起血栓的形成,所以适当运动不仅有利于冠状动脉侧枝循环的建立,也有助于增强体质,更好的抵御疾病的侵袭。
5、心态平和
研究表明,在大部分心肌梗死再发的人群中,容易激动、动不动就脸红脖子粗的人占比45%。这是因为情绪激动的时候,人体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从而导致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增高,加重心脏供氧负担,增加血小板聚集的几率,从而导致血栓的形成,而这些都会导致心肌梗塞再发的风险增高。
以上就是麦迪森健康今日原创分享,更多健康资讯,欢迎关注“麦迪森健康”微信公众号。
关键词:
Copyright 2015-2022 北冰洋食品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3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